2014/12/10

供應鏈管理的五四三 - 供應鏈策略

首先,我覺得「策略」兩個字聽起來很神奇,好像是高來高去的東西,但是我覺得其實它就像一幅地圖,是整個做事的依據。談供應鏈的策略,我認為其實就是在思考什麼樣的供應鏈適合你。想清楚了,才能去建立適合你的供應鏈。而「適合」要考慮的事情,不外乎產品、客戶與怎麼賺錢 (有學問的說法是競爭優勢) 三件事情。

產品:台積電跟南亞科供應鏈的需求一定不同,因為產品的不同。台積電是賣產能,他們必須要能有極高的彈性來服務所有來要求代工的客戶;而南亞科是做記憶體,這是一個標準規格的東西,他們的重點是要控制成本,最好是大量生產同樣的東西。

客戶:客戶不同,所要提供的客戶服務是不同的,因此也會有不同的供應鏈需求。例如:便利商店的客戶是要求方便、即時能夠得到他們要的商品,這家買不到,他立馬就去別家買了;而去Costco的客戶是要大量便宜的商品,他去找賣場中便宜的東西,這次沒有或許下次再來。相對精品店,客戶會願意等待,甚至徹夜排隊,因為客戶是要求品質,而不是價格。

最後就是公司要怎麼賺、賺什麼樣的錢、做什麼樣的生意。我有機會接觸幾個公司,他們的產品種類非常的多,然而老闆又要對所有的客戶都提供最好的服務,所以所付出的代價是:很高的庫存。想像如果是開一家五金行販賣各式各樣的五金產品,又要讓客人來的時候可以買到任何他要的東西,由鐵鍊、鋤頭、水管到茶壺...等,那老闆需要多少資金?當然不可能所有東西都備著,有些東西會等客戶來詢問、下單才會去買來給他。

簡單說,策略就是先把問題定義好 (define the problem),確定問題的本質後,才能開始想怎樣拆解問題、解決問題、用什麼工具。

沒有留言:

建置智慧企業的挑戰:問題與資料的考量

智慧企業的精髓在於如何運用資料回答問題 (決策與行動)。因為機器學習、大數據...等等變成顯學之後,很多企業投入資源學習、鼓勵員工學習相關技術,然後要求員工內部提案或是找外部廠商、顧問來討論、聽取案例,期望找到智慧企業的銀子彈 (silver bullet),甚至採購一些軟體...